“我抱起炸药包一跃而起,迎着敌人的枪弹,飞奔到城门前。我和另一个战友支起木棍,把炸药包高悬在城门中间。只听‘轰’的一声,城门被炸开……”跟随98岁抗战老兵白清林的动情讲述,大家的思绪被带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白清林1927年10月出生于山东沂源,17岁入党,18岁入伍成为鲁中军区警卫营的一名战士。1945年夏季,鲁中军区决定,对一个日军重要据点实施定点清除。此时,白清林刚到鲁中军区不久。这次战斗中,他所在连队的任务是炸开城门,为部队开辟进城通道。
“城门又厚又重,太结实了。把炸药包放在地上,影响了爆炸威力,必须把炸药包架起来!”在前两个爆破组爆破任务失败后,副班长采纳了白清林的建议,准备两根木棍作为支架。最终,成功炸开城门,战士们如洪流般涌进城去……
8月,骄阳似火。辽宁省沈阳警备区联合沈阳市教育局在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组织“铭记伟大胜利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8名抗战老兵和青年官兵、文职人员、中小学师生代表齐聚一堂。
平均年龄96岁的抗战老兵,为大家倾情讲述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与侵略者殊死搏斗的感人故事。
“打仗行军时,共产党员都有一副‘铁脚板’。”95岁抗战老兵程茂友,拄着拐杖慢慢站起身来,为大家讲起一次分鞋的故事。
当年后勤补给十分困难,一次长途行军后,大家的鞋子全都磨烂,老乡们给部队送来100多双鞋。分鞋时,非党员战士先试穿,合适哪双领走哪双,剩下的分给党员。就这样,最后全队十几名党员领到的鞋都不合脚,但谁也没有怨言。程茂友微笑着抬起脚说:“这双脚就是那时候冻伤的。”
一个老兵就是一部厚重历史,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洗涤心灵。年轻官兵和学子们,跟随着老兵们的深情讲述,时而情绪激昂、时而泪流满面,深受触动。
“老爷爷,您头上这块伤疤,是参加战斗时留下的吗?”小手指着抗战老兵宋英头上的一块疤痕,小学生王艺萍小心翼翼地问道。
“这是我参加八路军后,第一次参加作战时,日本鬼子给爷爷留下的。”宋英回答。
“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共产党员为了心中的信仰可以舍生忘死!”听了抗战老兵的讲述,沈阳警备区政治工作处王志刚默默在纪念馆观众留言簿上写下这行字。
年初以来,沈阳警备区借助沈阳市红色资源,抢救性挖掘老兵故事,在追寻中叩问初心使命,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再见了,老战友,如果有机会,我们再相聚……”活动结束,8名抗战老兵互敬军礼,依依惜别。夕阳中,老兵们行走的背影早已不是当年那般健步如飞,但身着老军装的他们依然精神抖擞,胸前叮当作响的军功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